党建引领凝心聚力 群团共建融合发展——我区积极打造党群共建工作新格局

日期: 2022-07-27 浏览量:606 来源:区委办 责任编辑:赵天明 文字大小:

年初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改革部署,围绕“党建带群建 共建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实效导向,通过党群联动、压茬进行,着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工青妇等群团为联动的党群共建工作新格局。

‍突出党建引领

把准群团工作正确方向

始终突出“群团姓党”第一属性,推动党建与群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持续加强政治引领——始终把学习贯彻新思想作为群团学习的首要政治任务,召开群团工作推进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确保群团组织各项工作沿着正确道路向前推进。持续加强组织引领——强化党的组织引领,在“非公两新”组织中开展“群团入驻”行动,在76个“非公两新”组织成立工青妇、科协、残联群团组织。选聘20名熟悉党务工作和在群团组织中有过领导工作经验的党工建指导员,深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工作,扩大党的组织和群团组织在“两新”领域中的有形有效覆盖。区总工会建会入会率在全市排名第一。持续加强队伍引领——把群团干部的选、育、用纳入干部工作总体规划,注重选拔优秀干部进入群团组织领导班子,先后配强残联、红十字会“一把手”,配齐团区委副书记,实现了干部学历提升、年龄下降。注重基层导向,推行领导班子“专兼挂”,广泛吸收高层次人才、青年企业家、业务骨干到群团队伍中来,把最优秀的人充实到群团组织中来,群团工作力量和吸引力得到全面加强。

突出服务大局

凝聚群团工作整体合力

牢牢把握先进性要求,推动群团组织在高质量发展、创建文明城市、优化基层治理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发挥推动经济发展的助力作用——区科协以全省首家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成功入选辽宁省首批“科技110”服务站创建单位。面向区内企业征集技术需求,邀请省科协及5家省级学会14位专家来区开展科技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区总工会坚持拓宽服务职工新路径,举办“送岗位”活动。截至目前,发布就业信息32期,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为用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下岗职工搭建求职招聘平台。区残联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为54名残疾人开展两期烹饪就业培训班,扶持就业创业25人。发挥参与基层治理的促进作用——区科协全力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招募科普志愿者1000余人,科普中国信息员传播榜和活跃榜位列全市第一,科普助力基层治理效果显现。团区委面向新邱籍在校大学生开展“扬帆计划”大学生返乡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村、社区一线实习实践岗位,补充基层治理工作力量。区妇联积极推进婚姻家庭矛盾大排查大化解工作,上半年排查家庭纠纷205户,并进行情况细分。发挥集聚强大合力的纽带作用——区总工会、区妇联联合举办“关爱情绪 幸福生活”主题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全区22个村社区妇女参与受益。团区委、区妇联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全区2000余名未成年人参与。全区各群团组织和镇街联合开展“送法进社区 普法暖人心”活动41场次,覆盖人数达2.1万余人次。发挥群团合力作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巾帼服务队、助残服务队等各类群团组织服务队18支,建立户外职工服务驿站3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72次,全面助力疫情防控和文明城创建工作。

突出矢志为民

彰显群团工作使命担当

坚持把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在抗击疫情中展现群团担当——3月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区各级群团组织闻令而动、向令而行。群团组织负责人率先行动,主动承担高速服务站值班和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团区委第一时间向全体团员发出倡议,引导200余名团员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承担物资“跑腿递送”、居家人员心理疏导等工作。区红十字会组织89名志愿者组成消杀志愿服务队,对社区办公楼、居民楼道、广场、凉亭、健身器材、宣传栏、垃圾桶等重点区域进行彻底消杀,消杀面积达4900平方米。群团组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民服务的宗旨。在倾听民意中把握群众需求——全区群团组织积极开展“千千结”活动,深入社区,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做到组织建设问效于民、服务内容问需于民、工作方式问计于民。为更好关爱职工,区总工会开展安康保险活动,全区831名职工参保。抓住文明城创建契机,团区委开展“志愿青春 创城有我”志愿服务活动。区妇联推进家长学校建设,为每个社区设立标识牌,配备指导教师。在服务群众中打响群团工作品牌——切实发挥全省首家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建设效应,全面实施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全力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目前,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科普新邱”品牌逐步叫响。真心关爱特殊家庭,加大特殊家庭走访力度,在传统佳节和特殊家庭人员生日来临之际,进行走访慰问,送去关心关怀。成功申报中国计生协会2022年暖心家园项目,全省只有3家。建成全市首家“暖心家园”,成为特殊家庭人员活动阵地。通过开展集体庆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书法、象棋、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切实让特殊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让暖心家园成为他们的“娘家”。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