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邱区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日期: 2025-01-17 浏览量:132 来源:新邱区财政局 责任编辑:张翔宇 文字大小: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安排情况向大会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市决策部署,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兜牢“三保”底线,严肃财经纪律,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有力保障了区委决策部署落实和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1.收入情况

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600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4%,比上年同期增加381万元,增长2.4%其中:税收收入预计完成13905万元,占比87%非税收入预计完成2095万元,占比13%

主要税种预计完成情况:增值税2623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4844万元;耕地占用税2796万元;房产税1361万元印花税850万元;企业所得税432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315万元

2.支出情况

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826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2%,比上年同期45816万元,增加2444万元,增长5%

主要支出预计完成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934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250万元;教育支出506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380万元;卫生健康支出356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3540万元;农林水支出2885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6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080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522万元。

3.收支平衡情况

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6757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269万元,上年结收入7803万元,收入总计61829万元。减去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26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269万元,上解支出12300万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24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92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54万元,上年结收入3659万元,债务转贷收入905万元,收入总计11939万元。减去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389万元,债务还本支出90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7645万元,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2024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3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8292万元,收入总计8522万元。减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22万元,结转下年支出8200万元,当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24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来源总计8549万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2336万元财政补贴收入5862万元转移收入185万元利息收入4万元上年结收入162万元。2024年全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8549万元,当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二、2024年财政重点工作成效

(一)以党建引领财政工作,推动各项整改落实落细

牢固树立“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的工作思路,切实将“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坚决做到区委重点工作部署推进到哪里,财政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一是以巡促治,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省委第九巡视组反馈我区问题中,涉及财政部门问题4,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二是多措并举落实审计整改工作,2024年预算执行审计反馈问题8项,已整改4项,长期推进4项。

(二)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把聚财力、稳增长作为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多措并举抓收入,挖掘潜力拓财源。一是深入研究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举措。积极申报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争取到位债券资金2174万元,用于偿还系统内隐债务及置换到期一般债本金,切实减轻政府偿还责任事项风险二是把握机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紧紧抓住我区创建双示范市先导区有利契机瞄准各类政策和资金投向,加大协调对接力度全年累计向上争取资3.77亿元。三是加大土地出让力度,拓宽财政收入渠道。财政部门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2024年新增政府性基金收入6921万元,切实把我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三)保障重点民生支出,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一是支持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筹措资金7600万元,确保全区1376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拨付资金4295万元,切实保障城乡低保、残疾人优抚对象、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二是加速推进教育强区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182万元,用于补齐教育基础设施短板优化软硬件环境及教师招聘,教学环境改善方面实现全市“六个率先”,并顺利通过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地评估验收。三是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筹措资金962万元,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等,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争取资金2166万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利工程、一事一议村内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是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投入资金2859万元用于卫生健康支出成功创建省级健康区,完成新邱医院改制并实现平稳过渡提前完成“强基行动”任务,建强10家村卫生室,占比100%,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五是推动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拨付资金2584万元支持开展职业、岗位技能和创业培训,做好就业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促进社会保障扩面提质

(四)加强政府债务管控,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一是摸清底数,开展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工作。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平台,全区103家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债务数据可追溯、可分析。二是按期足额还本付息。全年偿还债务总计4877.59万元,其中:政府债务3105.12万元,隐性债务1772.47万元,未发生债务违约事件,地方债务风险防得住、控得稳。三是充分排查政府责任风险。对政府承担偿还责任风险底数和重大风险隐患共计11个方面进行全面摸排,并在后续工作中持续跟进整改落实情况。

(五)节支聚力办大事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

当前,财政运行压力增大,收支矛盾突出,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全区上下坚持厉行节约,严控机关运行成本,打好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先后实施了《新邱区公务接待暂行管理办法》《新邱区机关事业单位优化临聘人员工作实施方案》《新邱区通勤车调整方案》《新邱区城区环卫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案》,多方面梳理查找“失血点”,全年节约资金500万元以上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一般性支出压减15%坚持有保有压,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切实把每一笔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政府“紧日子”换群众“好日子”。

(六)聚焦财政监督职能,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开展全区范围内挤占挪用财政资金专项行动及省以上转移支付项目实施“大起底”核查工作分别对10个领域125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掌握项目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坚持“监督与整改并重的原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效益。二是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促进财会监督提质增效随机抽取1国有企业开展2023年度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现金管理不规范及内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开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资产清查专项行动摸清房屋资产底数,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房产登记管理不规范、账外房产、出租房产未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招租及处置利用无审批手续等问题,督促各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为政府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盘活资产存量,打下坚实基础。

(七)深化国企改革,推动转型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确保“阳光国企”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企业顺利上线运行,保证平台十二类36项事项信息及时发布、更新。2024年,我区平台日常活跃度排名全市第一。二是加大二级以下国有企业清理力度。克服一切困难空壳、无业务企业注销清理2024注销国有企业5三是实现国有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区属国有企业均成立企业党支部,公司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企业,已成立联合党支部。四是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国企“红色物业”品牌。全面做好物业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坚持党建引领激发“红色物业”动能切实展现国企责任担当。五是根据现代化新形势,明晰企业战略定位。将“阜新勇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提级为一级国有公司,主要承载园区基础设施,围绕园区产业打造承载平台,为园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八)统筹各类财政资源,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一是投资评审工作常备不懈。切实加强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资金审核,全年审减节约资金584万元。二是开展银行账户清理工作。长期闲置、久悬、异常的银行账户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共清理注销闲置账户10个,有效避免资金沉淀和防范潜在风险隐患。三是持续稳步推进绩效管理。对全区74家预算单位开展2024年绩效目标报送和2023年绩效自评工作,单位整体绩效监控以及178条项目绩效监控已全部监测完毕,真正实现了绩效自评全覆盖四是组织开展会计业务培训。对审计及巡视巡查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进一步强化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有效实施,有助于提升全区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通过积极努力,财政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成果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指导的结果,也是全区上下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财政运行和财政管理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一次性收入占比较高,影响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二是库款保障水平偏低。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而民生、偿债等刚性支出压力加大,使得库款保障能力弱化,国库支付存在风险。三是暂付款消化进度慢。由于资金来源不足,以我区当前经济状况和可用财力,清理消化存量暂付款任务艰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坚定信心,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25年预算草案

(一)全区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编制情况

202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7000万元,比2024年预计完成数16000万元,增加1000万元,增长6%;其中:税收收入安排15000万元,增加8%;非税收入安排200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0865万元,比2024年年初预算24470万元,增加6395万元,增长26%

按照上述预算安排,2025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源总计为42865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5865万元。减去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865万元,上解支出12000万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情况   

2025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来源总计为10645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000万元,上年结转7645万元2025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0645万元,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情况

2025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来源总计8275万元,其中上年结转收入82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8275万元,主要用于“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项目支出及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支出,当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情况

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安排8983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2349万元,财政补贴收入6283万元,转移收入185万元,利息收入4万元,上年结余162万元。减去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安排8821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62万元。当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二)区本级预算草案

1.区本级功能预算草案

2025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7000万元,比2024年完成数13906万元,增加3094万元,增长22%。其中:税收收入安排15000万元,增长26%;非税收入安排200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0184万元,比2024年年初预算数21179万元,增加9005万元,增长43%

按照上述预算安排,2025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来源总计为42865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5865万元。减去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184万元,上解支出12000万元补助下级681万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区本级部门预算草案

财政部门按照合法性、重要性和综合预算的原则,将预算部门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做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2025年共有80家单位编制部门预算,当年部门预算收支平衡。

四、2025年财政重点工作任务

(一)稳字当头、协同发力,算好“收支管理”账

坚持“增收节支”原则,着力做好保重点、减开支、稳运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财政保障体系。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坚决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一般性支出压减比例不低于10%的要求进行压减,兜牢兜实“三保”底线。

(二)保障民生、服务大局,算好“共享共富”账

健全与老百姓需求相匹配、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契合、与财力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民生保障机制,强化财政在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全方位”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加强对困难群众、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保护,及时调整社保对象待遇标准。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基层政策性担保力度,提升财政统筹资源能力。

(三)监管有力、讲求绩效,算好“长远发展”账

加大财政监管力度。强化对重大财税政策落实情况监督、重大专项监督和重点领域会计监督,确保重大政策项目财力可持续、绩效有保障、风险可控制优化项目绩效管理。加快建设全方位、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理念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强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推进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衔接。

(四)稳健运行、把控底线,算好“风险防控”账

提前谋划、提前部署、提前应对,守好财政运行“风险阀”。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确保政府债券还本付息支出得到保障。注重远近结合、堵并举、标本兼治开好“前门”,管好用好新增债券资金;严堵“后门”,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指导,虚心听取政协意见建议,坚定信心、埋头苦干、迎难而上、勇毅前行,为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收官之战,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