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3-05-17 浏览量:465 来源:新邱区审计局 责任编辑:格桑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一、什么是审计?
答: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与会计的区别?
答:审计和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性质不同。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2)产生的原因不同。会计是为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而审计产生的原因包括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两权分离、财产的所有者对经营者无法直接监督。
(3)对象以及方法不同。会计的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过程,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4)责任不同。会计责任是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保护本单位的资产安全和完整;保证提交审计的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而审计责任则是按照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5)原则不同。会计遵循着《会计准则》,而审计所遵循的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三、国家审计的审计主体有哪些?
答:我国审计按主体划分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类:
(1)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也称国家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实施的审计,国家审计署及派出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审计厅、审计局所组织和实施的审计均属于政府审计。
(2)社会审计
社会审计也称民间审计又称独立审计,是由依法成立的民间审计组织(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通过接受各类资源财产的所有人或主管人的委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等,承办审计鉴证、经济案件鉴证、注册资本验证和管理咨询服务等业务。
(3)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各政府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所实施的审计。我校审计部门就属于学校的内部审计。
四、审计的职责和权限范围是什么?
(1)贯彻执行上级党委、纪委及所属部门发布的文件,做好上传下达,开展相关工作。
(2)协助部门主管发挥监管作用,加强过程监督,重点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物资采合同管理、中央八项规定、公务用车等重要领域和重点环节等方面的监督。
(3)协助部门主管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缺陷整改工作。
(4)协助部门主管开展专项审计工作。
(5)完成上级审计部/纪检监督部部署的日常工作,完成部门领导和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审计的职能是什么?
答:审计具有监督、鉴证和评价三项基本职能。
其中监督主要是检查、督促经济活动在规定范围内运行,发现并制止经济管理中的问题;鉴证主要是对经济活动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客观确认经营管理状况;评价是指从经济角度对管理水平做出评价,并为完善管理、避免问题再出现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另外,内部审计还具有服务职能,主要是为组织的管理决策、内控建设、改善效率提供审计服务。
六、哪些单位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答: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以下单位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1)审计机关未设派出机构,财政、财务收支金额较大或者所属单位较多的政府部门;
(2)县级以上国有金融机构;
(3)国有大中型企业;
(4)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
(5)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
(6)财政、财务收支金额较大或者所属单位较多的国家事业单位;
(7)其他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
七、哪些领导干部应当接受经济责任审计?
答:按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审计对象除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还涵盖了从乡镇级到省部级的所有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主要包括三类人员:
一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
二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
三是上级领导干部兼任部门、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且不实际履行经济责任时,实际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常务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
八、何为审计依据,如何对审计依据进行归类?
答: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判断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审计依据可以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不同种类的审计依据有不同的用途:
(1)按照审计依据的来源不同,分为被审计单位外部制定的依据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制定的依据。前者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部门的制度,后者主要是指预算、计划等。
(2)按照审计依据的性质和内容不同,分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被审计单位制定的预算计划合同、相关的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四种。
九、什么是经济责任审计?
答: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审计机构)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
十、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应当采取的整改措施有哪些?
答:按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审经责发[2014]102号)的要求,学校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根据审计结果,应当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在单位领导班子内部通报审计结果和整改要求,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按规定时限向审计部门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2)需要发布公告的,按照有关要求公告整改结果;
(3)对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执行完毕,并将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部门;
(4)根据审计结果反映出的问题,落实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根据审计建议,采取措施,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主办单位:阜新市新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新邱区新邱大街53号 邮编:123000 Email:xqzfb@126.com
辽公网安备 21090302210911号
辽ICP备2020012867号 网站标识码:2109030001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862648 网站举报邮箱:xqzfb@126.com